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
好了傷疤忘了疼(轉以前的文章)

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吃飯,席間有人突然問道:“你們覺得人是不是特容易‘好了傷疤忘了疼’?”一時間我們都沈浸在對自己以往此種行爲的回憶中……
我記得最大的一次全民“好了傷疤忘了疼”就是在“非典”期間。那時我們被關在自己住的大院裏面,爲了不被傳染,大院裏面規定不能隨便出院兒,也不能讓人隨便進院兒。因爲在院裏生活的無所事事,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變得很規律,對外面的“病態”發展只能依靠電視和網上的小道消息,一會說抽煙就不得“非典”,一會說吃西紅柿能預防“非典”,但是總之官方的意思是只要身體足夠健康,即使得了也容易好。此消息一出,浩浩蕩蕩的健身風潮開始了……傍晚的時候,院兒裏出現了無數打羽毛球的人,一對挨著一對,密密麻麻,很多人因爲沒有地方而著急的在旁邊等待,臉上有一種“打不上我就會死”的表情,至于爲什麽選擇打羽毛球,當時我們幾個都在院兒裏的朋友有這麽一種分析:首先,打羽毛球沒有場地的限制,只要有空地就能打。不像乒乓球,要有案子等;其次,羽毛球作爲國球之一,家裏很早都會有拍子等必要設備,即使沒有,買起來也不貴;再有羽毛球又跑又跳,貌似會十分鍛煉身體。綜上所述,羽毛球是最佳之選。當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,還有跳繩、爬山的,但是唯羽毛球爲最多(只是針對我們院兒)。有時,看著在逆風中狂抽的父親,我們幾個不禁發出了“須仰視才見”的感歎。幾個月的“非典”轉眼就過去了,“病態”發展最終只剩下了每天播報的幾例,由于幾個月的集中訓練,大家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,“非典”最終沒能戰勝勇敢、勤勞的中國人們。就在它過去一個月後,院兒裏已經沒有人再打羽毛球了,空空的場地上只有幾個老人坐著,在黃昏的余晖中聊著天,感歎“非典”的時候都沒有坐的地方。全民的健身就這樣淡出了,“非典”也成爲了一段“曆史”。
想著這些,我不禁微笑著。
人確實是容易遺忘的動物。無論在事情多麽嚴重的當時,時間也會讓你慢慢遺忘,所以那些老人才會看著年輕人“痛不欲生”的表情微笑。“都會過去的……”這句話雖然簡單,但也是最簡單的真理。那麽我們何不這樣想著:“過去的始終會過去。”笑對痛苦事,在摔倒的地方自嘲,在微笑中爬起來,總結教訓,再次出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